在眾多貓咪品種中,曼赤肯貓總會讓人一眼就留下深刻印象,短短的腿配上圓潤的體型與靈活的動作,萌度爆表。無論是在社群平台上看到牠們活蹦亂跳的模樣,還是在實體寵物店巧遇,都會讓人忍不住心動。
不過,真正決定飼養之前,了解曼赤肯貓舍的價格、環境與適合與否,是重要的一步。尤其在台灣各地貓舍選擇眾多、風格不同,消費者更需要有清晰的資訊判斷。本文帶您了解曼赤肯貓舍的選擇與價格差異,幫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曼赤肯貓!
目錄(點擊前往閱讀該段內容)
6個常見的緬因貓缺陷、疾病
1.肥厚性心肌炎
第一個常見的緬因貓缺陷是肥厚性心肌炎,多與遺傳有關,特別好發於年紀較大、體重過重的貓咪身上。
肥厚性心肌炎不僅會讓肌肉壁異常增厚,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地將所需養分、氧氣送達全身,更棘手的是,這種疾病在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,許多貓咪看起來一切正常,但當開始出現呼吸急促、厭食、活動力下降,甚至有後腳冰冷、跛行等問題時,表示病情已經惡化。
2.髖關節發育不良
髖關節發育不良聽起來像是狗狗才有的骨科疾病,但其實體型大的貓咪也很容易中招!這是一種關節發育異常疾病,通常與遺傳有關,也可能因體重過重、天生體型大導致加重關節負擔引起。
當緬因貓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時,會變得較少跳耀、不愛動、走路異常,或者常發出嗚咽聲來表達疼痛,嚴重時甚至連起身、到貓砂盆上廁所都有困難,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與行動力。
值得留意的是,緬因貓若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,大約能在4歲以前被發現,因此飼主可以從日常觀察中及早察覺異狀。
3.脊椎性肌肉萎縮症
脊椎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緬因貓缺陷,主要因為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退化,導致肌肉無力、萎縮。雖然這種疾病不會帶來疼痛或致命,但會讓貓咪在運動、平衡方面越來越吃力,影響正常活動。此外,脊椎性肌肉萎縮症的症狀通常會在3~4個月大時逐漸顯現,常見的表現包含:
- 跳耀困難
- 走路不穩、容易搖晃,有時會輕微顫抖
- 後肢肌肉明顯萎縮、力量不足
- 運動力下降、不愛運動
4.丙酮酸激酶缺乏症
丙酮酸激酶存在於紅血球中,主要負責幫助細胞產生能量,如果缺乏,便容易讓紅血球壽命縮短、數量減少,造成慢性貧血。而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屬於遺傳性疾病,若緬因貓帶有這種基因,通常會在2~3個月大時開始出現以下症狀:
- 活動力下降、容易疲倦
- 牙齦蒼白、黏膜發白
- 體重減輕、食慾不振
- 肝臟、脾臟腫大
- 頻繁飲水或排尿
值得留意的是,這些症狀在年紀越大時會越明顯,且無法根治,因此預防就變得格外重要。
5.多囊性腎病
多囊性腎病是常見的遺傳疾病,會在貓咪的腎臟內長出一顆顆液體囊腫,並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擴大,甚至壓迫到腎臟組織,導致腎功能下降,最終引發不可逆的腎衰竭。
此外,這類疾病可能從出生起就存在,但會潛伏多年不發作,大多都要等到3~10歲才會出現食慾變差、便秘、抑鬱、體重變輕、常跑廁所或喝水等情況,而當病情發展到末期時,還可能伴隨高血壓、吐血、血便、癲癇等問題,代表腎功能已大幅受損,需盡快到獸醫院接受治療。
6.幼年型增生性齒齦炎
這是一種常見於年輕緬因貓的牙齦問題,通常會在貓咪7~10個月大時發生,最明顯特徵是口臭、牙齦紅腫及發炎,部分貓咪還會出現牙齦組織異常增生,甚至包覆牙冠,造成清潔困難等問題。
而目前醫學上尚未指出明確的致病原因,不過普遍認為可能與貓咪對牙菌斑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有關,或者本身患有貓愛滋、白血病等,導致誘發此口腔疾病。
3個技巧挑選健康的緬因貓
1.選擇合法貓舍
如同上文所說,常見的緬因貓缺陷包含遺傳性心臟病、多囊性腎病等,若在不當繁殖下成長,更可能藏有其他看不見的健康風險。因此如果想要一隻活潑、健康、能陪伴你許多的緬因貓,找對貓舍會是重要的第一步!
以下分享幾個實用的觀察技巧:
- 具備特定寵物業許可證,代表貓舍合法且符合基本飼養規範,非地下繁殖場。
- 願意提供現場參觀,並且貓咪活動空間寬敞、乾淨整潔。
- 可提供貓咪的健康資訊,包含疫苗接種證明、驅蟲紀錄等。
- 可透過Google Maps、Facebook等查看過往買家的真實評價,了解貓舍是否網路評價高。
延伸閱讀:台中貓舍推薦! 貓咪愛好者遇見主子的優質貓舍TOP5
2.了解父母是否有遺傳疾病
貓咪父母的健康狀況,往往會直接影響小貓的基因組合,因此在與貓舍或繁殖場溝通時,不妨詢問貓咪的血統證明,或者要求提供貓咪爸媽的晶片號碼,再到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進行查詢,了解是否為近期繁殖等。
3.基因檢測
品種貓最讓人擔心的便是遺傳疾病問題,不僅影響貓咪健康、帶來長期的醫療開銷,還可能縮短貓咪壽命等。而有些貓舍除了提供基本的健康檢查報告外,也會主動安排遺傳性基因檢測,檢查像是多囊性腎病、脊椎性肌肉萎縮症、肥厚性心肌病等常見品種病,幫助飼主在一開始就排除風險、安心迎接新成員。
緬因貓飼養注意6大重點
1.定期健康檢查
除了遺傳性疾病外,緬因貓也可能因為氣候變化、飲食不當等外部因素導致生病、不舒服。為了早期發現潛在問題,建議定期帶貓咪到獸醫院進行健康檢查,讓醫師透過觸診、抽血、X光等方式,確認貓咪的骨骼發育、血糖指數、毛髮與內臟功能是否正常等。
以下也提供各年齡層的建議健檢頻率:
- 0~6個月:每1個月檢查一次,並確保按時完成疫苗接種。
- 6~12個月:此時為貓咪的成長發育關鍵期,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,方便追蹤體重、骨骼、牙齒等發育狀況。
- 1~7歲:每1年進行一次常規的健康檢查。
- 7歲以上:貓咪進入老年期容易有健康問題,建議調整為每半年一次健康檢查。
2.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
緬因貓不論體型、食量都比較大,如果沒有好好控制飲食,不僅容易發胖,也可能導致加重關節或心臟等器官負擔。
以下是幾個飲食重點:
- 選擇高蛋白質及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例如雞肉、魚肉等。
- 透過貓糧或保健品等,為貓咪適當補充維生素A、D、E、B群及Omega-3脂肪酸等,對毛髮亮澤、皮膚健康、免疫力維持都很有幫助。
- 餵食量需根據貓咪年齡、體重而調整,並要注意分次餵食,有助消化吸收、減少軟便等情況。
- 每天攝取體重乘以40~60毫升的水分,若飲水量不足,可適當改餵濕食或混合餵食。
3.日常梳毛
緬因貓擁有厚實、兩層結構的長毛,如果沒有定期整理,不僅容易因毛髮打結造成皮膚拉扯、紅腫發炎,還可能因為毛層濕悶、藏汙納垢,變成跳蚤、細菌的溫床。
雖然緬因貓本身會自我理毛,但仍建議每週幫牠們梳毛2~3次,並在過程中留意幾件事:
- 請順向梳毛,若遇到打結不要硬扯。
- 特別注意耳後、大腿內側等容易打結的部位。
- 梳毛同時一邊檢查貓咪的皮膚狀況,了解是否有紅腫、皮屑等。
- 梳毛後給予獎勵,讓貓咪覺得梳毛是件開心的事!
4.每天運動來保持體重
台灣因為屬於亞熱帶氣候,通常緬因貓的體型很難像歐美的體型一樣大,以2歲的緬因貓為例,公貓體重會落在6~10公斤,母貓則為4~6公斤,並且在結紮後還會再增加。而若貓咪缺乏運動,可能會延伸肥胖、新陳代謝下降、肌肉流失或心理問題,加上緬因貓天生活潑,喜歡玩遊戲、追逐等,建議每天安排至少20~30分鐘的互動時間,透過逗貓棒、跳台等,滿足牠們的抓、咬、狩獵天性的同時,也能達到維持體重的效果。
5.注意口腔清潔
除了幼年型增生性齒齦炎外,口臭、牙垢、牙周病等也都是許多貓咪常見的問題,因此建議每1~2天就幫貓咪刷牙一次,以下也提供一套實用又溫和的刷牙步驟:
- 每天花幾分鐘觸摸及固定貓咪的嘴巴、牙齒,模擬刷牙動作,讓牠習慣被碰觸。等到貓咪不再排斥後,再進行以下實際清潔。
- 以手指沾取少量寵物專用牙膏,輕輕按摩牙齒與牙齦。
- 等貓咪非常適應手指刷牙後,可以改用寵物專用的軟毛小型牙刷或指套刷,但要先讓牠們嗅聞並輕觸嘴巴,減少緊張感。
- 以畫圈方式,陸續將每顆牙齒刷乾淨。初期不需強求一次刷完整口牙,應循序漸進地增加刷牙時間、範圍,避免貓咪抗拒。
- 每次刷牙後給一點牠喜歡的小零食獎勵,能有效建立正向連結!
- 如果貓咪難配合的話,可適時搭配潔牙餅乾、口腔清潔液等,有效控制牙結石或牙菌斑的形成。
6.保持居住環境的溫、濕度
有著厚重毛髮的緬因貓,天生比較耐寒,然而台灣氣候偏潮濕且溫暖,所以在照顧時一定要記得透過冷氣、除濕機等,讓居住溫度維持在22~25度,濕度部分若太潮濕容易導致皮膚病、呼吸道問題;太乾燥又容易脫毛、靜電,建議維持在50~60%會是最舒服的生活環境!
結論
部分緬因貓可能存在一些缺陷或疾病,但與其事後擔心,不如一開始就做好功課、選對貓舍,並在平時細心照料牠們的飲食、環境等,自然能陪貓咪一起快樂且健康地長大。
IN貓舍作為合法登記的品種貓專賣店,不僅以最高規格培育毛孩,讓牠們擁有穩定性格外,每一隻貓更是經過嚴格的健康檢查、基礎疫苗施打,並提供一年遺傳及先天性疾病保固,讓你不必擔心緬因貓缺陷風險,安心展開擼貓人生!立即預約現場看貓吧~